阳西中炬水务有限公司
Yang Xi Jonjee Water Company Limited
咨询电话
0662-6138917
新闻详情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854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设单位:阳江市中阳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1年05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I

第一章 总则1

1.1前言1

1.2编制依据2

1.2.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2

1.2.2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3

1.2.3产业政策、规划4

1.2.4评价技术文件4

1.2.5批复文件及其它4

1.3评价目的5

1.4评价原则5

1.5环境功能区划5

1.5.1水环境功能区划5

1.5.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6

1.5.3噪声环境功能区划6

1.5.4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6

1.6污染控制目标6

1.7环境保护目标7

1.8评价标准和规范8

1.8.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8

1.8.2排放标准9

1.9评价工作等级11

1.10评价范围12

1.11评价因子12

1.11.1施工期评价因子12

1.11.2运行期评价因子12

1.12评价重点13

1.13评价工作程序13

第二章 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15

2.1项目基本概况15

2.2工程分析16

2.2.1处理规模16

2.2.2尾水排放去向和设计进出水水质16

2.2.3服务范围18

2.2.4服务范围管网规划18

2.2.5推选工艺19

2.2.6项目厂区总体设计20

2.2.7工程构筑物及设备21

2.2.7建筑绿化设计25

2.2.8电气设计27

2.2.9自动化系统设计27

2.2.10通风设计28

2.2.11项目管理和人员安排28

2.2.17项目投资估算29

2.3工程污染源分析29

2.3.1工程污染因素分析29

2.3.2施工期污染源源强分析30

2.3.3运营期污染源源强分析31

2.3.4拟建项目污染源汇总36

第三章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37

3.1自然环境概括37

3.2社会经济概况40

3.2.1行政区划及人口40

3.2.2社会经济状况40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2

4.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重点42

4.2.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2

4.2.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2

4.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6

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8

4.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48

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53

4.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4

4.4.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54

4.4.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5

4. 5 生态现状调查56

4.5.1调查与评价范围56

4.5.2调查方法56

4.5.3植物种类56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9

5.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9

5.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9

5.1.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9

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

5.2.1厂址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63

5.2.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9

5.2.3运营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2

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4

5.3.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4

5.3.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6

5.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88

5.4.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88

5.4.2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88

5.5社会影响分析89

5.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9

5.6.1 土地类型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89

5.6.2下垫面变化对生态的影响分析89

5.6.3 植物群落的影响91

5.6.4生态修复措施91

第六章 环境风险评价93

6.1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93

6.1.1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93

6.1.2风险评价范围93

6.2风险识别93

6.3源项识别94

6.3.1非正常污水排放的环境风险94

6.4环境风险影响预测分析94

6.4.1污水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预测94

6.4.2事故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94

6.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95

6.5.1事故污水排放的防范对策与应急措施95

第七章 项目工艺方案的选择96

7.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96

7.2 污水处理工艺96

7.2.1常规二级处理工艺96

7.2.2 生物脱氮除磷98

7.2.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比较100

7.3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104

7.3.1 工艺方案的选择104

7.3.2 预选方案的比较104

7.3.3工艺方案的确定105

7.4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105

7.4.1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105

7.4.2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106

7.4.3 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108

7.5除恶臭方案110

7.5.1 污水处理设施中臭气的来源与成份110

7.5.2 除臭方案110

5.6.3 除臭方案的选择112

7.6 出水消毒工艺比较及选择113

第八章 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分析116

8.1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16

8.1.1污染物总量控制基本原则116

8.1.2拟建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16

8.1.3污染物总量控制保证措施分析117

8.2清洁生产分析118

8.2.1项目生产工艺和装备分析118

8.2.2能耗水平分析119

8.2.3污染物治理水平分析119

8.2.4清洁生产水平的确定119

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120

9.1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120

9.1.1工程环境保护措施120

9.1.2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评价122

9.2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23

9.2.1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123

9.2.2运营期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126

9.3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127

9.3.1施工期环境保护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128

9.3.2运营期环境保护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128

第十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0

10.1项目投资估算130

10.2分析方法130

10.3项目损益分析131

10.3.1 基础数据131

10.3.2费用分析131

10.3.3收益分析132

10.3.4盈亏平衡分析132

10.3.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33

10.3.5结论133

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135

11.1 公众参与的定义135

11.2 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135

11.3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35

11.4 公众参与的形式与内容135

11.4.1 项目信息公示136

11.4.2问卷调查144

11.5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49

11.5.1调查回收情况149

11.5.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49

11.5.3调查统计结果统计152

12.5.4调查结果分析154

12.6网上公示反馈意见155

12.7公众参与的主要结论155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57

12.1环境管理计划实施组织机构157

12.1.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157

12.1.2环境管理职责和权限158

12.2环境监测计划160

12.2.1监测目的160

12.2.2监测实施计划160

12.2.3排污口规范化要求162

第十三章 项目选址合理及合法性分析164

13.1厂址的确定164

13.2选址合理性分析164

13.3厂区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64

13.4与阳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的相符性分析165

13.5阳西县人民政府对本项目的选址意见165

13.6与周边环境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65

13.6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166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67

14.1项目工程概况167

14.2工程环境影响分析167

14.2.1水环境影响分析167

14.2.2空气环境影响分析168

14.2.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69

14.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70

14.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70

14.2.6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评价170

14.3总结论171

14.3.1与阳西县县城的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71

14.3.2区域环境质量171

14.3.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72

14.3.4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172

14.3.5环保投资估算及效益172

14.3.6公众参与172

14.3.7厂区平面布置方案分析173

14.4建设项目可行性结论173

附表:

附表: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3  项目四至及噪声监测点位图

附图4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5  项目大气监测布点示意图

附图6  项目尾水排放口位置示意图

附图7  项目水监测布点示意图

附图8  项目大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附图9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10 水系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11 项目服务范围示意图

附件:

1 《关于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选址的批复》(西府复[2011]22号);

2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粤环函【2005】1485号);

3 公众参与调查表;

4 监测报告。


第一章 总则

1.1前言

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工业项目落户阳西县,使得人口急剧增长,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使河道内的水质恶化,对地面水系已造成较大污染,并导致全县生产和生活用水质量下降。若不尽快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将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由于阳西县政府对截污治污工程的重视性,以及阳江市中阳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在阳西县作为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投资兴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拟建在阳西县325国道旁,阳西二中西南侧,南至育才路(三十米街),西至教育北路(二十二米街),中心坐标为21°46′22″N,111°37′18″E,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生活污水和经预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的工业废水及除工业园区外,还包括其他未纳入阳西县东南部已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经预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的工业废水,即服务范围为:东起牛头岭公园、西至广湛高速、北起北湖公园、南至明珠路。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结合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实际情况,采用CASS工艺方案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工程设计总规模3万m3/d,总占地约1.4325公顷,分两期建设,一期(2012年):1万m3/d,二期(2020年):2万m3/d。

本项目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项目,设计规模1万m3/d,工程投资为2582.79万元,建设面积为1.15公顷,预计2011 年下半年动工兴建,2012 年上半年竣工投产。

按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粤环函【2005】1485号)文要求,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采用约25公里长的污水专用管管道由本项目厂区内污水排放口引至丰头岛东端经海底管道排入阳江港水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因此,建设单位委托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针对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勘察,了解项目情况,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编制了《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阳江市环境技术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形成本报批稿。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0年第284号;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

(11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

(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国家环保总局令字(2002)第15号;

(13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发[1996]31号文;

(14 《关于贯彻落实清洁促进法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60号,2003年4月7日;

(15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

(16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2004年10月18日;

(17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 ,环境保护部第1号令, 2008年8月1日;

(18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1号公告;

(19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20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10月;

(2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

(22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5年10月;

(23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5月;

(2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

(25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16日;

(26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

(27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号;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

1.2.2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

(1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试行)》,粤环监[2000]8号,2000年9月;

(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修订;

(3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

(4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1997年;

(5 《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3]74号;

(6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1999年;

(7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1]7号;

(8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文;

(9 《治污保洁实施方案》,2004年;

(10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6月;

(11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7月1日;

(12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2002]71号;

(13 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广东省环保局,2007年12月29日;

(14 《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2009年);

(15 《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1999年;

(16 《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

1.2.3产业政策、规划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6月1日;

(2 《工业行业近期发展导向》,国经贸行业〔2002〕716号,2002年9月28日;

(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4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2005年2月18日;

(5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2008年1月;

(6 《关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粤府(2007)61号,2007年6月;

(7 《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

(8 《阳江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报告》(2006-2020年)。

1.2.4评价技术文件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93);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

(7 《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广东省环保局,2007年12月29日;

(8 《广东省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导则》, 粤环〔2008〕42号,广东省环保局,2008年4月;

(9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T13201-91);

(10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1.2.5批复文件及其它

(1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4月),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2 《关于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选址的批复》(西府复[2011]22号);

(3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粤环函【2005】1485号);

(4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评价目的

本次环评的目的是调查建设项目选址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特征;通过工程和污染源分析,了解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特征;根据地区的建设规划,针对项目工程特点,预测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当地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以及敏感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根据拟建项目周围环境特点和污染物排放特征,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为项目的建设和设计提供依据,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4评价原则

为达到上述工作目的,在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工作过程中,把握以下原则。

(1)根据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特点,以工程分析为基础,通过计算确定项目实际的污染排放情况。

(2)以大气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为重点。结合建设规划以及污染源治理对策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建设项目外排的污染物在严格达标排放的原则下,应尽最大可能地得到削减;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项目不会对水体产生影响。

(3)通过实测以取得必要的水、大气、噪声环境背景资料,并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料,作为环境现状分析与影响预测的基础。

(4)全面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后正式生产过程中的排污环节及污染排放的总量,论证其影响因素及影响途径,参照国内外成功的污染防治经验,提出减少和避免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以及管理、监督措施。

1.5环境功能区划

1.5.1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采用约25公里长的污水专用管管道由本项目厂区内污水排放口引至丰头岛东端经海底管道排入阳江港水域。根据《阳江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从天园围至吉树长约6km,宽约1km的海域属于阳江港港口和海洋作业区,执行《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功能区外的海域执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1.5.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阳江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阳江市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两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属于一类区,其他地区为二类区,一类区与二类区之间设500m缓冲带。其中江城区除罗琴山区划属环境空气一类区外,其余区域划属二类区。本项目位于罗琴山以外,因此该区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000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

1.5.3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阳江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中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所属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1.5.4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该建设项目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如表1.5-1所列。

表 1.5‑1  项目选址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

序号

功能区区划名称

评价区域所属类别

1

水环境功能区

阳江港《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3

声环境功能区

项目所属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不属于

5

风景保护区

不属于

6

水库库区

不属于

7

饮用水源保护区

不属于

8

自然保护区

不属于

9

风景名胜区

不属于

10

生态功能保护区

不属于

11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不属于

12

生态敏感和脆弱区

不属于

13

人口密集区

不属于

14

两控区

不属于

1.6污染控制目标

(1)研究项目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可行性,提出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得本项目所有的污染源均得到有效和妥善的控制,将项目营运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2)通过采用先进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避免纳污水体的水质恶化。

(3)通过有效的恶臭治理措施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使产生的恶臭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4)通过有效的噪声治理措施防止设备噪声影响。

(5)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要及时妥善的处理并清运,不能影响附近的环境。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合理收集存储并委托相关单位处置,确保处置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6)保护评价区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7)拟定合适的总量控制指标,为环保审批部门提供参考。

1.7环境保护目标

(1) 根据环境功能区划的分析,控制污水排放对纳污水域的污染,保护阳江港的水环境质量。

(2)保护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3)保护区域声环境质量,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评价范围内以工业用地为主,主要敏感点为附近村庄等居民点,具体环境敏感点见表1.7-1和附图2。

表 1.7‑1 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点与控制目

序号

保护目标

规模

影响因素

方位、距离(m)

保护目标

1

阳西二中

师生4300人

项目边界

南面、北面紧挨

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限值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居住区)限值,保护居民不受项目废气的影响

油烟废气排放口

东面40

恶臭气体排放口

北面90

2

围岭村

30户

项目边界

南面30

油烟废气排放口

西南面70

恶臭气体排放口

南面45

3

赤岭村

100户

项目边界

西南面1015

油烟废气排放口

西南面1150

恶臭气体排放口

西南面1000

4

大氹村

300户

项目边界

西南面750

油烟废气排放口

850

恶臭气体排放口

西南面700

5

文徽学校

师生800人

项目边界

西面30

油烟废气排放口

西面260

恶臭气体排放口

西面150

6

阳西惠民医院

500人

项目边界

西面230

油烟废气排放口

西面470

恶臭气体排放口

西面350

7

石桥铺村

500户

项目边界

西面450

油烟废气排放口

西面690

恶臭气体排放口

西面570

1.8评价标准和规范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环保政策,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确定本工程的评价标准如下。

1.8.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纳污水域为阳江港港口,执行《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见表1.8-1。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污水处理厂所在区域大气功能属于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000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1.8-3。

表1.8-1   《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  单位:mg/L (pH值除外)

序号

项目

三类

1

pH

6.8~8.8

2

DO

>  4

3

CODMn

≤  4

4

BOD5

≤  4

5

SS

人为增加量 ≤ 100

6

无机氮

≤  0.40

7

非离子氨(以N计)

≤  0.02

8

活性磷酸盐(以P计)

≤  0.03

9

石油类

≤  0.30

10

≤  0.0002

11

≤  0.050

12

≤  0.010

13

≤  0.010

14

≤  0.10

1.8-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  单位:mg/Nm3

污染物

取样时间

PM10

SO2

NO2

NH3

H2S

日均值

0.15

0.15

0.12

小时均值

0.50

0.24

一次值

0.20

0.01

备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居住区)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阳江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拟建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2类标准。具体采用的声标准值见表1.8-3。

表1.8-3  拟建项目采用的环境噪声标准值(GB3096-2008)

噪声标准  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2

60

50

1.8.2排放标准

(1)水环境排放标准

本污水处理厂尾水按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的“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较严者执行,具体见表1.8-4。

表1.8-4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GB18918-2002

一级B标准

DB44/26-2001

一级标准(城镇)

项目最终执行值

pH

6~9

6~9

6~9

CODcr

≤60

≤40

≤40

BOD5

≤20

≤20

≤20

SS

≤20

≤20

≤20

NH3-N

≤8

≤10

≤8

TP(以P计)

≤1.0

——

≤1.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0

≤5.0

≤1.0

石油类

≤3.0

≤5.0

≤3.0

(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恶臭类物质,厂界臭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之严者,见表1.8-5。

表 1.8-5  厂界臭气排放标准一览表  单位:mg/m3,臭气为无量纲

污染物

硫化氢

臭气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5

0.06

20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5

0.06

20

项目执行标准

1.5

0.06

20

臭气有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8-6。

表1.8-6 臭气有组织排放标准

序号

控制项目

排气筒高度m

排放量kg/h

1

15

4.9

2

硫化氢

15

0.33

3

臭气

15

2000

(3)工程施工期噪声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如表1.8-7所示。项目所在区域为声2类功能区,应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如表1.8-8所示。

表1.8-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一览表  单位:dB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表1.8-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一览表  单位:dB

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标准

60

50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9评价工作等级

遵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1)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主要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和经预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的工业废水,日处理量1万m3,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TP等,复杂程度属于简单。本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的“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较严者后排入阳江港,执行《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因此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评价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确定。

经过对该项目废气污染情况初步分析,施工期的扬尘和施工机械排放的SO2、NO2、CO等污染物均属无组织间歇性排放源,且数量有限。运营期本项目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恶臭污染物,如H2S等,本工程将对各构筑物产生的臭气进行收集,再通过除臭系统进行处理后排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估算模式,选取硫化氢和氨气为估算因子,计算出下风向H2S最大落地浓度为5.00E-06mg/m3,占评价标准(0.01mg/m3)的0.05%;下风向氨气最大落地浓度为6.74E-05mg/m3占评价标准(0.2mg/m3)的0.0337%。(计算过程见5.2.3章节),小于10%,因此,本项目的环境空气影响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3)噪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有关声环境评价等级划分基本原则,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2类区,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有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按二级评价划分。因此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二级。

(4) 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据初步调查,评价区内没有珍稀濒危物种,本工程扰动范围小于20km2。因此,拟评价的对象为“敏感程度一般,破坏面积不大”的类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的规定,本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等级拟定为三级。

1.10评价范围

(1)水环境评价范围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的要求,本项目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以排污口为中心,半径3km的水域范围。

(2)环境空气

本项目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恶臭污染物,如H2S等,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以D10%来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评价报告选取以本建设项目为中心、四周边长为5000米的范围(约25平方公里)作为评价范围。

(3)声环境

项目边界外延200m区域为声环境评价范围。

(4)生态环境

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为以项目为中心,边长为2km,面积为4km2的方形区域。

1.11评价因子

1.11.1施工期评价因子

施工期主要进行地面平整,厂房建设和装饰,设备安装等,施工过程对环境会带来短暂的影响,本评价选取施工扬尘、废水、汽车尾气、施工噪声、施工垃圾作为评价因子。

1.11.2运行期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工程性质和生产特点,确定如下主要评价因子:

(1)大气环境评价因子

①现状评价因子为SO2、NO2、PM10及恶臭污染物H2S、NH3等的评价。

②影响预测评价因子主要为H2S及NH3

(2)水环境评价因子

①现状评价因子为:pH、水温、DO、SS、CODMn、BOD5、有机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

②影响预测评价因子为:COD、有机氮。

(3)声环境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Leq。

(4)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固体废物的影响,包括初级隔栅处的废渣及各级沉淀池产生污泥。

1.12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的环境评价重点应是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13评价工作程序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93)的要求,本项目环评的工作程序见图1.13-1。


图1.13-1  环评工作程序流程图


第二章 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

2.1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阳江市中阳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6、工业废水集中处理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污水处理第一期规模1.0万t/d

总 投 资:2582.79万元人民币

项目位置:拟建项目位于阳西县325国道旁,阳西二中西南侧,南至育才路(三十米街),西至教育北路(二十二米街),工程占地面积1.15hm2,中心坐标为21°46′22″N,111°37′18″E,详见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用地现为山地及空杂地。

拟建项目北面及东面为阳西二中,南面隔30米的规划路(育才路)为围岭村,西面隔宽22米的教育北路为文徽学校(租用慧康莹厂用地)。

用地现状1

用地现状2

项目东面 阳西二中

项目南面 围岭村

项目西面 文徽学校

项目北面 阳西二中

图 2.1-1  项目四至现状相片

2.2工程分析

2.2.1处理规模

根据《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4月),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首期规模为 1.0万m3/d(2012年),远期规模为3.0万m3/d(2020年)。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具体为:预处理部分及污泥处理部分按3.0×104m3/d、生化主体部分及配套按1.0×104m3/d设计,预留二期扩建规模用地。将来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时,在处理水量及水质上不会对一期产生影响。

2.2.2尾水排放去向和设计进出水水质

(1)尾水排放去向

按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粤环函【2005】1485号)文要求,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采用约25公里长的污水专用管管道由本项目厂区内污水排放口引至丰头岛东端经海底管道排入阳江港水域

(2)进水水质

① 工业废水预处理程度要求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根据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园区拟建成五大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信息中心、生产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工业园初期主要发展轻纺、五金、电子、医药、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重点发展无污染或轻污染的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严格执行监视项目入园的准入制度,严禁皮革、漂染、电镀、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入园。按照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为了确保污水厂的稳定运行,要求各工业废水排放单位所排的原废水水质,必须严格符合我国现行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否则应在厂内进行预处理。当地环保部门应严格审批及监测手段,确保工业企业排放废水水质符合以上标准。

②设计进水水质

本项目纳污废水包括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及阳西县县城部分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水质通常根据污水水质实测资料、《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工业废水并网处理程度、国内同类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及城市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而确定。根据《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4月),3月份对项目西侧的排洪渠排水水质进行实测,实测数据如表表2.2-2所示。

表2.2-2  排洪渠排水水质现状

项目

指标

水质预测指标(mg/L)

CODcr

143~165

TP

4.05~5.2

SS

44~63

NH3-N

22.98~23.93

工业污水水质,由于工业园区是新建,没有现成的水质进行分析依据,污水水质只能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参考邻近地区的同类型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或设计水质。 广东省部分工业园区或工业水量比重较大的污水处理厂水质见表2.2-2 和表2.2-3。

表2.2-2  广东省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水质(设计值)   单位:mg/L

名称

CODcr

BOD5

SS

TN

TP

东莞黄江

250

130

150

25

3

深圳宝安

260

130

180

35

4

深圳上洋

220

120

150

20

4

东莞塘厦

240

105

80

25

4

东莞麻涌工业园

250

120

150

25

3.5

表2.2-3  广东省同类型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mg/L)

名称

CODcr

BOD5

SS

TN

TP

凤岗雁田

148

56.5

92

8.84

3.5

深圳罗芳

250

150

150

30

4

广州开发区

232

113

126

21.7

天津开发区

250

150

180

40

4.5

广州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

280

150

200

30

3

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纳污范围内各用水单位自行处理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水质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三级标准,即接管的废水水质为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的规定

综上所述,参照本地区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质情况,以及周边地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结合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准入行业,综合分析,推荐污水进水水质见表2.2-4。

表2.2-4  原污水设计进水水质

项目

CODcr

BOD5

SS

NH3-N

TP

设计水质

245

150

160

25

4.5

(2)出水水质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考虑到最终受纳水体的情况和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控制指标既要保证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使环境容量有足够的富余,又要保证污水处理厂工艺及经济的可行性。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排入阳江港,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级标准。根据国家环保规范及地方排放标准,从严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类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污水处理厂设计排放水质见表2.2-5。

表2.2-5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一览表  单位:mg/L

进水项目

CODcr

BOD5

SS

NH3-N

TP

进水指标

245

150

160

25

4.5

出水指标

40

20

20

8

1

2.2.3服务范围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生活污水和经预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的工业废水及除工业园区外,还包括其他未纳入阳西县东南部已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即服务范围为:东起牛头岭公园、西至广湛高速、北起北湖公园、南至明珠路。

2.2.4服务范围管网规划

(1) 服务范围内排水管网现状和分析

①排水现状

目前园区尚未建成污水处理厂,所有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未经处理,主要经项目西侧已建好的市政排污渠,直接排入阳江港,对阳江港产生较大的影响。

②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一定污染,随着园区招商引资的进行,工业企业进入园区,过多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加剧污染,制约经济发展。

(2) 服务范围排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采用“自排为主、泵排为辅”相结合的方法,分区疏导,排除滞水。

规划区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污水管渠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污水干管管径为 DN400~DN1200。

(3) 厂区管网规划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汇入厂区雨水管道,并自流排入厂外市政雨水管道。厂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由厂区内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到进水泵房前的格栅、再由泵抽升进行处理。

2.2.5推选工艺

根据拟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t/d,采用的工艺为CASS工艺,水从厂外引入厂内,经粗格栅井至污水提升泵房,由泵提升后依次进入细格栅渠、曝气沉砂池、CASS生化池,最终出水消毒后,进入出水井,经排水管道排入阳江港。其工艺流程见图2.2-1。

图2.2-1  CASS流程简图

2.2.6项目厂区总体设计

厂区平面布置主要根据进水方向、排放口位置、工艺流程特点及厂址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除了考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经济实用外,还需考虑建筑造型、厂区绿化及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因素。

1、厂区平面设计

污水处理厂平面按功能分为厂前区、生产区(包括预处理区、主反应区、污泥处理区)和预留发展区,预留发展区主要为今后扩建的生产区,各区之间有道路和绿化带相隔

(1)厂前区布置

厂前区位于厂区东南角,主要布置有门卫室、大门、综合楼、停车场、园林小品、水景等。厂前区入口设于南面,与育才路连通,便于运输联络,厂前区四周均布置了绿化带,相对独立成区,使之形成一个幽静娴雅、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

(2)污水处理生产区布置

厂外污水进水管道沿着城市排污渠从污水厂西方向进厂,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排污渠。把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及全厂生物除臭装置布置在污水厂南角;CASS 池布置在厂区中部(首期1组(2座),远期预留1组),使得工艺流程顺畅,并尽量减小将来施工时对已建成的厂前区、生产区的干扰影响;鼓风机房布置于中部,靠近生化池,供气均匀、方便;设一座3.0万m3/d紫外线消毒渠(分三格),紫外线消毒渠布置于厂区西北面,靠近排洪渠,以避免管线的迂回,并减少水头损失。

(3)污泥处理处置区布置

污泥处理处置区布置在厂区南部,设有贮泥池、污泥浓缩脱水间及污泥料仓。

(4)厂区道路

为便于交通运输、消防、设备的安装维护,道路布置成环状,每个建(构)筑物间均有道路相通,厂内主干道宽6m,次干道宽4m,道路转弯半径大于6m,混凝土路面。

(5)厂区给排水

a、厂区给水

厂区给水来自外围道路供水干管,压力 0.4MPa。厂区给水主要用于生活生产及消防等。厂区内呈环网状,利于消防和安全供水。

b、厂区排水

厂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汇入厂区雨水管道,并自流排入排洪渠;厂内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清洗水池污水、构筑物放空水、上清液等经厂内污水管道收集后汇入污水提升泵房,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2、厂区竖向设计

在厂区地面竖向设计时,一方面考虑到紫外线消毒渠设计水位与周边地面高程不宜相差太大;另一方面,厂区竖向设计时考虑到周边规划道路标高。在土方平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构建筑物的基础处理、挖填方量。主要构(建)物基础尽量放在原状土上,避免回填土层,减少人工基础,保证安全,节约投资。

2.2.7工程构筑物及设备

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项目需安装的设备和需新建的构筑物如表2.2-6、2.2-7所示。

表2.2-6  拟建项目一期工程工艺设备一览表

序号

构(建)  筑物名称

设备名称

技术参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粗格栅井

钢丝绳牵引格栅除污机

b=20mm,α=75o,v=0.60m/s,N=1.5kW

2

1用1备,考虑检修,远期不增加

无轴螺旋输渣机

B=360mm,L=8.5m,N=2.2kW

2

1用1备,考虑检修,远期不增加

电动方形闸门

B×H=1.0×1.0m,

H =7.85m,N=1.1kW

4

配轴导架4套

栅渣装运斗

2

垃圾装运车配备

2

污水提升泵房

潜污泵

Q=0.35m3/s,H=13.4m,

N=75kW

2

1用1备,包括仪表,导杆及支承

潜污泵

Q=0.18m3/s,H=13.4m,

N=45kW

1

包括仪表,导杆及支承

电动葫芦

W=3t,N=3+0.4KW

1

潜水泵

Q=15m3/h,H=26m,N=2.2kW

1

格栅井、泵房排空时用

电动方形闸门

B×H=1.0×1.0m,H =8.20m,N=1.1kW

1

配轴导架1套,双向受压

3

细格栅渠

楔形转鼓细格栅

b=6mm,α=35o,v=0.60m/s,N=2.2kW

1

无轴螺旋运输机

B=360mm,L=7.8m,N=2.2 kW

1

矩形闸门

B×H=2000×1750,N=1.5 kW

2

配手电两用启闭机

冲洗水增压泵

Q=16m3/h,H=48m,N=4.0kW

1

栅渣装运斗

1~2m3

1

垃圾装运车配备

4

曝气沉砂池

链板式刮砂机

H=1.0m,N=1.5kW

1

曝气池排砂泵

Q=10L/s,N=4.7kW

2

螺旋砂水分离器

Q=20L/s,N=0.37kW

1

管式撇渣器

DN250,Q=15~20L/s,

N=0.37kW

1

罗茨鼓风机

Q=2.0m3/min,P=30Kpa, N=2.2w

2

1用1备

螺旋砂水分离器

Q=20L/s,N=0.37kW

1

矩形闸门

B×H=1500×1400,N=1.5 kW

2

配手电两用启闭机

电动调节堰门

2000×500,启闭力2t,

N=1.1kW

2

5

CASS池

滗水器

Q=655m3/h,N=1.5 kW

4

回流污泥泵(潜污泵)

Q=32L/s,H=6.5m,N=5.5 kW

2

1用1备,备用至于库房

剩余污泥泵(潜污泵)

Q=22L/S,H=9.0m,N=4.7 kW

2

1用1备,备用至于库房

搅拌器

N=10kW

9

其中1台库房备用,引进

撇渣器

DN300,L=12.5m,N=0.37kW

4

带电动启闭机

球形盘式微孔曝气器

气量:3m3/h.个,氧转移效率≥25%,曝气盘压力损失<0.5mH2O

2850

DO仪

测量范围0~4ppm

2

MLSS仪

测量范围0~15 g/L

2

手摇钢丝绳式葫芦

W=200kg

4

6

紫外线消毒渠

紫外线消毒设备

UV3000plus紫外模块

9个模块/模块组,N=18kW

1

气压给水设备

Q=50m3/h,H=32m,N=4.5kW

1

中水回用

电磁流量计

Q=0.01~2.0m3/s

1

过滤器

DN150

1

7

鼓风机房

空浮鼓风机

Q=70m3/min,H=70KPa

2

引进,1用1备

高速电机

带变频器

2

与鼓风机配套

无油磁性轴承

2

与鼓风机配套

放空阀

2

与鼓风机配套

本地控制

2

与鼓风机配套

监控功能

2

与鼓风机配套

隔音罩

2

与鼓风机配套

一体化底座

2

与鼓风机配套

空气过滤器

2

与鼓风机配套

轴流风机

Q=3074m3/hr,N=0.25 kW

9

4台进风,5台出风

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

W=2T,Lk=4.5m,H=9m,N=4.2kW

1

配CD 2-9D电动葫芦1套

8

污泥浓缩脱水及加药间

贮泥池搅拌器

N=0.75 kW

1

带式脱水机

Q=20~40m3/h,N=3.75 kW

2

1用1备

污泥投配泵

Q=12~48m3/h,压力0.3Mpa,N=0.37

2

1用1备

静态混合器

DN125×50

2

1用1备

自动絮凝剂制备装备

溶剂罐容积0.1L,溶药罐容积3M3,最大溶解能力3kg/hr,电机总功率2.5KW

1

静态混合稀释装置

DN32,输出药剂浓度0.1%,最大输出药剂流量3M3/hr

1

输药泵

0.15~1.2m3/h,N=1.1kw

2

1用1备

滤带清洗泵

Q=11~28M3/hr,

H=71.4~68M,N=11KW

2

1用1备

水平无轴螺旋输送机

U320,L=12M,N=2.2KW

1

倾斜无轴螺旋输送机

U320,L=12M,N=2.2KW

1

轴流风机

Q=2830M3/h,N=0.66KW

4

电动葫芦

W=3.0T,H=6m,N=4.5kw

1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W=3.0t,H=6.5 m,

N1=2×0.8kW

1

计量投加泵

Q=0~70L/hr,H=30m,

N=0.22kW

2

1用1备

表2.2-7  拟建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尺寸(m)

结构

形式

单位

备  注

首 期

远期

1

粗格栅井

8.10×5.80×6.95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2

污水提升泵房

8.40×8.80×7.35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3

细格栅渠

7.25×6.50×1.80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4

曝气沉砂池

13.20×6.50×7.10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5

CASS生化池

40.00×42.00×7.50

钢筋砼

1

1

6

紫外线消毒渠

11.50×4.10×(1.57~4.57)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7

流量计井

2.90×3.00×4.49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8

出水井

3.60×4.60×4.29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9

贮泥池及冲洗水池

9.00×4.00×4.80

钢筋砼

1

土建一次建成

10

浓缩脱水及加药间

160m2

框架

1

土建一次建成(共两层、含泥斗)

11

鼓风机房

90m2,高度10.00m

框架

1

土建一次建成

12

变配电站

150m2,高度8.50m

框架

1

土建一次建成

13

在线监控间

38m2

框架

1

土建一次建成

14

生物除臭装置

10000m3/h

1

构筑物除臭

15

综合楼

450m2,高度13.00m

框架

1

16

仓库及维修间

60m2

框架

1

17

门卫室及大门

35m2

框架

1

18

围墙

H=2.5m

砖砌

600

2.2.7建筑绿化设计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系环保项目,建筑设计力求将该厂建成富有个性及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式工厂,以符合阳江建设滨海新城的远景。

1、总体设计

根据工艺流程及场地功能,把全厂分为二大功能区:厂前区、生产处理区。厂前区包括一栋综合楼和一座机修仓库。生产处理区按建设时间又分为两期。每个分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由于受地形限制,在总平面布置上,只能将厂前区置于略偏下风向的东南面,并将此作为主厂区要出入口。将全厂人流、物流分开,互不干扰,功能明确,使用方便,联系便捷。

厂区主入口面向综合楼。综合楼主入口在厂区主要入口的主轴线北侧。用中轴线的自然转换解决了综合楼与大门之间形成的角度。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现污水厂作为环保建筑的特色。由于用地较紧张,综合楼集办公、会议、自控、化验、食堂及单身宿舍等用房于一体。但是相互各有出入口,互不干扰,且联系也较方便。

全厂车行道分为两级,6 m宽的双车道及4 m宽的单车道,均为混凝土路面。能充分满足全厂的物资运输及消防安全要求。

2、景观绿化设计

a、厂前区绿化设计

厂前区是外来客人入厂获得最初印象的场所。厂前区的环境与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工厂的环境与面貌,因此是绿化的重点。

厂前区并不大,且形状不大规整。但却是视线集中的地方,除设计了一圆形水池以作为综合楼入口与厂大门之间的轴线转换点外,利用综合楼东南侧一块较大地面集中布置绿化。以艳丽的色彩植物为主,辅以适当灌木或小乔木。花卉应选株型矮小、分枝密集、花色鲜艳、花期较长的种类;外围以花代草环绕,使花坛花团锦簇,高矮有序,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花坛沿周设以花边、花栏杆,其高度、造型要美观大方,与花坛面积相协调,起到维护和装饰作用。

b、各类用房周围绿地的设计

由于不同的生产性质和卫生要求,环境绿化在设计上也要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

污水提升泵房、污泥浓缩脱水机房、鼓风机房、变配电站等附近,考虑到会产生噪声、热量,还应注意防火,设计上多选择枝叶茂密、分枝低矮、叶面积大的乔、灌木,并配以枝叶密集的绿篱墙。

在生化池等周围,为使效果更好,尽量使乔、灌、草组成立体结构,并离构(建)筑物有足够的距离。由于污泥处理区域有异味散发,绿化植配上考虑栽种生长快、花气芳香、抗污力强的树种。

c、道路绿化

在较宽阔的厂区主干道两侧人行道上种植高大等距的乔木,形成行列式的林荫道。4.0m 宽单车道外采取交错排列种植方式,多选窄树冠树种。根据道路走向,合理布置向阳、耐荫树种。在道路交叉、转弯处,绿化树种以灌木为主,高度不超过0.7m。

整个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考虑形态美观,树冠高大,枝叶繁密,适应性强和抗污力强,病害少,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树种。

d、集中绿地

厂前区内的几块相对集中的绿地是职工就近休息、散步、观赏的小游园,以综合楼周边绿化带为主,作自由式布置。据地形变化布置园林小路,点缀山石、种植各色花木,铺设大面积草坪。

对远期用地,首期可作适当绿化,如种植草皮、花卉、灌木及地被植物等生长期较短的植物。

优美的绿地设计与建筑一起创造出一种朴素、洁净、美好自然、返朴归真的人为环境,让人们排除尘嚣拥挤和竞争负荷,在这里得到休闲和净化。

2.2.8电气设计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 3.0 万 m3/d,分三期建设,首期(2011 年)建设规模为 1.0 万 m3/d。电力负荷等级按二级负荷考虑,采用 10kV 双电源供电,两路电源一用一备,要求每路电源均能满足全厂负荷的用电要求。

污水处理厂变配电站土建部分一次建成,设备分期安装,生产管理方便且节省投资。变配电站位于鼓风机房侧,为全厂10kV电源配电中心,低压供电范围包括鼓风机房和 CASS 生化池等构筑物内的电气设备。

本工程采用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10kV配电系统实行保护和监控,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智能型低压开关并纳入综合自动化系统统一管理,原则上做到无人值守。

2.2.9自动化系统设计

全厂自动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2)在线检测仪表

(3)生产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

(4)CCTV 电视监视系统

(5)综合布线系统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现场的无人值守和全厂微机化管理,为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污水处理企业提供一个生产控制的信息交换处理平台。

在线检测仪表,可以实现工艺参数的实时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工艺参数对控制方式进行调整。

生产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实现生产、管理的高效、可靠运行并实现无纸化办公。

全厂CCTV电视监视系统可对生产现场、重要设备实现远程监视。

综合布线系统,为全厂生产、管理搭建一个信息交换和处理的物理平台。

2.2.10通风设计

全厂的通风设计主要用来保证高温、高湿作业工段的职工和仪表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宜温度湿度条件,排除有害气体,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变配电站的元器件和设备散热多,除靠自然进风外要增加强制排风,换气频率按每小时10次考虑。综合楼的办公室、中控室、值班室等则考虑单独设置空调,调控温度,为工作人员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鼓风机房内,鼓风机本身的散热由鼓风机自带风冷却系统解决,换气频率按每小时10次考虑。

2.2.11项目管理和人员安排

(1)项目建设管理机构

为保证工程建成后正常运行,污水厂应有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选择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

(2)劳动定员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定员,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颁布并于2001年6月1日实施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确定污水处理厂定员,按照规模,本工程所属Ⅲ类二级污水厂定员为5.5~3.5人/万m3/d)。考虑到采用自动化控制后,阳西污水处理厂的操作过程、管理模式等均会发生变化,实际定员相对于国家标准有所减少。这也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中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即“劳动定员应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和自动控制水平,并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点少,加之自动化程度高,在人员配置时应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增加设备或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的数量,同时增加高素质人员的比重。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并参考同类规模其它污水厂建设规模进度及机构编制安排,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1.0万m3/d)定员总人数25人,当达到远期工程规模(3.0万m3/d)时,人员编制可根据当时情况适当增加。定员编制表见表2.2-8。

表2.2-8   污水处理厂人员编制表

分 类

岗    位

生产班次

(班/日)

每班人数

(人/班)

班组人数

(人)

生产管理人员

厂长、副厂长

2

办公室

1

技术室

2

财务室

2

档案资料室

1

小计

8

生产人员

水处理工段

3

1

3

配电室、鼓风机房

2

1

2

污泥处理车间

2

1

2

中央控制室

2

1

2

化验室

1

1

1

运泥司机

2

1

2

小计

12

辅助生产人员

维修

1

2

2

司机

1

1

1

食堂

1

1

1

门卫

1

1

1

小计

5

合计

25

2.2.17项目投资估算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0万m3/d,工程总投资为2582.79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2301.31万元,第二部分其他费用为90.60万元,第三部分基本预备费为71.76万元,第四部分建设期贷款利息109.82万元,第五部分铺底流动资金9.30万。

2.3工程污染源分析

2.3.1工程污染因素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拟建工程建设用地为未开发用地,施工期主要的影响包括:

①施工扬尘、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②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对城市环境卫生的影响。

③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④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位于325国道旁,阳西二中西南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是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异常臭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①尾水排放对阳江港水环境的影响;由于项目对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污水及阳西县域其他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了处理,使排入阳江港的污染物得到了消减,改善阳江港的水质。

②工艺运行过程中产生异常恶臭气体对周边大气空气环境产生的污染。

③项目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和厂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④设备的运营产生的噪声有可能对周边声环境造成影响,干扰居民休息、工作。

2.3.2施工期污染源源强分析

(1)施工期大气污染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影响。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构筑物拆迁、场地开挖和土建施工阶段。扬尘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市容和景观。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使邻近住家普遍蒙上一层泥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下雨时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车辆的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人步履艰难。

(2)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包括管线施工噪声,主要来自管道及泵站建设时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特别是在夜间,施工噪声将严重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噪声源声级一般在70~95dB。

(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根据项目施工组织安排,全部工程历时约一年

预计在施工期施工人员数量达到100人左右。依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粤水规[2007]13号),城市居民用水定额按0.2m3/人·天计,预计施工营地在施工高峰期的用水量将达到20m3/d。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主要产生于宿舍水房、食堂和办公地点等,主要水污染物为COD、BOD5、SS等。以污水排放系数0.9计,则得到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水污染浓度预测情况,见表2.3-1。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总磷、总氮含量较高,因此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不许直接排入外界水环境,防止污染水体。

表2.3-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一览表

用水量(m3/d)

废水排放量(m3/d)

污染物

CODCr

BOD5

SS

TN

NH3-N

TP

20

18

排放浓度(mg/L)

350

160

200

35

25

5.3

排放量(kg/d)

6.30

2.88

3.60

0.63

0.45

0.10

(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1kg/人·d计算,则100个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100kg/d。根据项目施工组织安排,全部工程历时约一年,则将产生33t的垃圾量(按可作业天数330天计算)。这部分垃圾将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收运。

(5)建筑土方平衡分析

根据拟建工程各构筑物的设计高程及平面面积,计算得到拟建工程的挖方情况,总计12068.6m3。项目中部地势较低,需回填的量较大,挖方及填方在厂区内部达到自身平衡,无弃方。

2.3.3运营期污染源源强分析

污水处理厂虽具有治理污水、减少污染物等保护环境的功能,但其在正常运转中会产生油烟废气(食堂)、恶臭气体、污泥、噪声及废(尾)水。

(1)水环境污染源强分析

①处理尾水

表2.3-2 新建项目污水处理前后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

CODCr

BOD5

SS

NH3-N

TP

水量

进水浓度(mg/L)

245

150

160

25

4.5

1万t/d

(365万t/a)

处理总量(t/d)

2.45

1.50

1.60

0.25

0.045

出水浓度(mg/L)

40

20

20

8

1

排放总量(t/d

0.4

0.2

0.2

0.08

0.01

根据上述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标准,项目的处理量为1.0万t/d,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作时间按365天计,则项目年处理量为365万t。根据项目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可以算出新建项目处理污水前后的污染物的量,见表2.3-2。本项目化验室还将产生少量化验废水,由于化验室仅进行常规项目的化验,污水性质和厂区进水性质差别不甚明显,化验过程中需新鲜水量少(据建设单位提供,约0.3m3/d),引起的污水增量少,所以连同进水一起考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至阳江港。

②生活污水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拟安排职工数量为25人。年工作日约有365天。厂内职工均不在厂内住宿,只在厂内办公,厂区内有一个小食堂,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粤水规[2007]13号)的规定,本厂区职工用水按照80L/d·人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2.0t/d,按照90%的排水系数计算,则项目每天产生生活污水1.8t/d(0.066万t/a)。该部分污水包括食堂产生的少量的含油废水及洗手间废水,其中食堂含油废水先经隔油隔渣池预处理后,洗手间产生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再一起汇入厂区进水泵站的集水池,然后连同城市污水一并处理。其进出水水质与厂区进出水水质一致,生活污水水污染物排放见表2.3-4。

表2.3-4厂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前后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

CODCr

BOD5

SS

NH3-N

TP

排水量

进水浓度(mg/L)

245

150

160

25

4.5

1.8t/d

处理总量(kg/d)

0.44

0.27

0.29

0.05

0.008

出水浓度(mg/L)

40

20

20

8

1

排放总量(kg/d)

0.072

0.036

0.036

0.014

0.002

该部分生活污水已包含在本项目处理量为1.0万t/d的水量内,下文不再单独列出分析。

③拟建工程水污染源强汇总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水污染源强统计情况见表2.3-5。

表2.3-5 拟建工程水污染源强汇总一览表

污染物

CODCr

BOD5

SS

NH3-N

TP

水量

进水浓度(mg/L)

245

150

160

25

4.5

365万t/a

(1万t/d)

处理总量(t/a)

894.25

547.50

584.00

91.25

16.43

出水浓度(mg/L)

40

20

20

8

1

排放总量(t/a)

146

73

73

29.2

3.65

削减量(t/a)

748.25

474.5

511

62.05

12.78

(2)大气污染源

①恶臭污染

该项目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物。由于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区(粗格栅井、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渠、曝气沉砂池)、主反应区(CASS 生化池)、污泥处理区(污泥浓缩脱水间、贮泥池及污泥料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会散发在大气环境中,对周围区域产生影响。污水处理厂散发的恶臭物质包括硫化氢、氨、甲硫醇、三甲胺等,属于无组织排放。

对于恶臭污染源的源强采用类比的方法确定,类比对象为阳江市第一净水厂。阳江市第一净水厂和本项目污水进水水质接近,污水处理工艺和本项目污水厂相似,均采用CASS工艺,其主要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集水(格栅)—曝气沉砂—生物池——消毒,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设计规模为2万t/d,类比时阳江市第一净水厂污水实际处理量为1.5-1.8万t/d。

根据阳江市第一净水厂厂区内H2S、NH3排放源强的实测结果,其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2.3-6。

2.3-6  阳江市第一净水厂恶臭源强监测结果

NH3(kg/h)

0.055

H2S(kg/h)

0.0038

类比阳江市第一净水厂恶臭源强,得到本项目臭气源强,见表2.3-7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对项目粗格栅井、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渠、曝气沉砂池、CASS 生化池、污泥浓缩脱水间、贮泥池等构筑物进行除臭处理。除臭风量根据换气次数而定,见表2.3-7。

表2.3-7 拟建工程除臭量计算一览表

构筑物

面积(m2

考虑高度

(m)

小时换气次数

叠加曝气量(m3/h)

拟建工程换气量(m3/h)

预处理区

254

3

3

——

2286

主反应区

1680

5

1

7200

15600

污泥处理区

196

4

3

——

2352

合计

20238

类比猎德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的臭气收集系统及生物滤池除臭设施,经生物滤池处理的猎德污水处理厂的H2S及氨气的处理效率达95%以上,本项目处理效率取95%计,项目硫化氢、氨气最终排放情况见表2.3-8。

表2.3-7 拟建工程恶臭源强计算一览表

项目

产生速率(kg/h)

产生量 (kg/d)

处理效率

排放量 (kg/d)

年排放量 (t/a)

排放速率(kg/h)

NH3

0.055

1.32

95%

0.066

0.024

0.0027

H2S

0.0038

0.091

0.0046

0.0017

0.0002

建设单位拟进行收集后用生物滤池法的工艺处理产生的臭气(具体工艺设计见方案比选章节),并且增加厂区的绿化,处理效率达95%以上。经除臭生物滤池处理后,由15高的排气筒有组织达标排放。

②食堂油烟污染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综合楼首层设置一食堂灶台。本污水处理厂的厨房油烟排放如下计算:

项目设置1个炒炉,每天使用4h,则该建设项目产生的油烟量为:1个炉头×2000m3/h 炉头×1炉头×4h=8000m3/d。按处理前的油烟浓度20mg/m3计,油烟的排放量为0.16kg/d,即0.058t/a,若不经治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故项目油烟需经高效油烟处理器处理后,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的小于2mg/ m3后,于综合楼楼顶排放,排放高度为13米,则排放的油烟为0.006t/a。

拟建工程大气污染源强汇总

表2.3-8 拟建工程大气污染源强一览表

污染种类

污染物

产生量

排放量

削减量

废气

厨房油烟废气(×104NM3/a)

292

292

0.00

油烟(t/a)

0.058

0.006

0.052

恶臭气体排放量(×104NM3/a)

738.7

738.7

0.00

NH3(t/a)

0.48

0.024

0.456

H2S(t/a)

0.033

0.0017

0.0313

(3)噪声污染源

污水处理厂噪声源主要来自厂区泵房、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及一些鼓风设备,类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其设备数量和运行噪声值见表2.3-9。

表2.3-9  项目主要设备噪声级一览表

序号

噪声源

噪声设备

源强范围(dB)

1

污水提升泵房

潜水排污泵4台

70~80

2

曝气沉砂池

鼓风机2台,1用1备

70~80

链板式刮砂机1台

70~75

曝气池排砂泵2台

70~75

螺旋砂水分离器1台

70~75

3

CASS 生化池

潜污泵(内回流污泥泵)4台,2用2备

70~75

4

鼓风机房

空浮鼓风机2台,1用1备

90~100

轴流风机9台

5

污泥脱水间

带式脱水机2台,1用1备

70~80

污泥投配泵2台,1用1备

70~75

输药泵2台,1用1备

70~75

滤带清洗泵2台,1用1备

70~75

6

计量投加泵2台,1用1备

70~75

项目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是鼓风机房,建设单位对风机及风机房采取如下措施:对每台风机均采用防护罩,加罩后的风机噪音要低于75dB;在进出风管上设消音器和柔性接头;在风机房内部、天棚设多孔吸音材料。其他较大声源均用分离基座和橡胶垫层片进行减振降噪。

(4)固体废弃物污染源

该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污水处理污泥和员工的生活垃圾。

①污水处理污泥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工艺过程固体废物源强为1.50tDS/d(即干污泥),年产生量为547.5tDS/a。本项目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案是在厂内直接浓缩脱水后用车辆运送到阳东污泥处置厂处理。

②生活垃圾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拟聘25名职工,按照0.5kg/d·人计算,项目产生生活垃圾12.5kg/d,4.56t/a。该部分生活垃圾交给环卫部门清运,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③餐饮垃圾及废油脂

餐饮垃圾成分主要是废弃原材料、剩余饭菜渣。本项目工作人员25人,餐饮垃圾产生量系数取0.5kg/人·日计算,每年按365天,则餐饮业餐饮垃圾产生量为4.56t/a。

餐饮业的隔油隔渣池应定期清理油渣,则会产生废油脂。根据食堂规模,预计隔油隔渣池废油脂量约为1kg/d,即0.37t/a。

2.3.4拟建项目污染源汇总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运营期拟建项目污染源汇总如表2.3-11所示。

表2.3-11  拟建项目污染物汇总一览表  单位:t/a

类型

污染物

产生量

削减量/处置量

排放量

废气

进水区的格栅沉砂池和氧化沟,以及污泥脱水机房

NH3

0.42

0.378

0.042

H2S

0.105

0.094

0.011

厨房油烟

油烟

0.058

0.052

0.006

废水

集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员工生活污水

废水量

365.00万

0

365.00万

CODCr

894.25

748.25

146

BOD5

547.5

474.5

73

SS

584

511

73

氨氮

91.25

62.05

29.2

TP

16.43

12.78

3.65

固废

废水处理

污泥

547.5

547.5

0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4.56

4.56

0

餐饮垃圾

严控废物

4.56

4.56

0

废油脂

0.37

0.37

0

噪声

厂区泵房、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及一些鼓风设备dB(A)

70-100

10-50

昼间≤60,夜间≤50


第三章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括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阳西县325国道旁,阳西二中西南侧,南至育才路(三十米街),西至教育北路(二十二米街),工程占地面积1.15hm2,中心坐标为21°46′22″N,111°37′18″E。

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位于东经 111°22ˊ28"—111°48ˊ43"、北纬 21°29ˊ21°55ˊ。东接阳江市江城区、阳东县,北邻阳春市,西与电白县交界,南临南海。325国道以东西走向贯穿县境,过境公路50.6公里。县城沿公路东至广州市300公里,西至湛江市171公里。县境属背山面海的丘陵地带,平原面积17%,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和东南高,中部低。全县最高点蛾凰嶂海拔1338米,位于县境西北部,与电白县、阳春市交界。

(2)气候概况

阳西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天冬季多吹东北风,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季节分配以夏季最多,七、八月外日照在7小时以上,冬未春初最小,年均每天不足3.5小时。

全县年均气温23°C,1月平均气温16°C,7月平均气温28.5米。每年从4月至10月,月平均气温都超过20°C,日平均气温气候都在10°C以上,从气候上说是没有冬季,温度分布规律是西南高(23°C以上),北部低(略低于22°C),等温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温度从西南沙扒、儒洞两镇逐渐向新圩、塘口、递减,南北差温1.7°C。

阳西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为2350毫米,降雨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由县境的北部向南部递减,变化范围在1600mm—2400mm,降雨量变差系数在0.3左右。降雨季节性差别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86%,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7~10月常受台风侵袭,并带来暴雨暴潮。

(3)水文状况

阳西县东南两面频临大海,海岸线长达 126.6km,西北部地区是华南暴雨中心,河流众多,河流交错,全县境内的的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627亿立方米,集雨面积 126.6km2以上的河流主要有丰头河,织河,上洋河和儒洞河,小河流有36条。

丰头河在阳西县东北部,源于塘口镇望夫山脉的鹅凰嶂南麓,流经塘口镇的桐油,塘口村,程村镇的黄什村及织镇的店泉,再与织河会合,经溪头镇的丰头港流入南海,流域面积 657 km2,河长 45 km,河流比降为 4.5‰,沿河有十八条支流,各支流建有七座中型水库,其控制积雨面积为68.8km2,集雨面积超过 1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织篢河。

织篢河,源于新圩镇望夫山脉的癞痢嶂,集雨面积266km2,河长31.7km,河流比降为2.33‰,流经蒲牌,织篢至店泉汇入丰头河,沿河有八条支流,各支流建有5座中小(一)型水库,其控制积雨面积为19.16km2

上洋河,源于阳西县龙高山第一尖,流经石桥,上洋至河北港出海,集雨面积 135km2,河长22km,河流比降为 2.67‰,沿河有5条支流。

儒洞河在阳西县西部,与电白县相邻,其中一部分在电白县境内,河流源于新圩镇望夫山脉的鹅凰嶂西,集雨面积697km2,在阳西县的集雨面积341km2,河长55km,河流比降为2.84‰,沿河有5条支流。

阳西县城位于织篢镇,处于本县中部,流经阳西县城的主要河流有织篢河和阳江港。织篢河由西北到东北环绕阳西县城而过,属于洋边河的一条一级支流,集雨面积 226km2,河长约31.7km。该河发源于阳西县城西部新圩镇望天山脉的癫痢嶂,向东流经蒲牌、织篢至青草渡汇入洋边河。织篢河较大的支流有蒲牌河、牛岭河(又名高垌河)、洋河等。两条支流均在阳西县城处汇入织篢河,造成县城段洪峰急剧加大,增大了县城防洪压力。流域四周为高山环绕,中部为丘陵,下游为小块平原,土地较肥沃。漂竹桥以下河床比较平缓,河道迂回弯曲,共有 8 处急弯,加之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且下游人为设障阻碍行洪,造成河道淤积,原来织篢河可通航 100t 船只,现在只有涨潮时才可通航50t以下船只。织篢河流域内建有旱塘、樟木坑两宗小(一)型水库及小(二)型水库、山塘十余宗,控制集雨面积 1916km2,占流域面积的 7.4%。

阳江港是流经阳西县县城的另外一条河流,位于县城北侧,横穿325国道及建设中的广湛高速公路,属于莲塘河的一条支流。莲塘河集雨面积44.32km2,河道平均比降3.75‰。莲塘河是丰头河的支流。

(4)地形地貌

阳西县的地貌及土质大体可分为沿海平原地带和山区地带两大部分。沿海地区程村镇的近河到溪头镇的散头咀这一岸段属洋边海沿岸,洋边海为一深入陆地的溺谷河口湾,沿海地段主要为冲积平原,沿岸高潮区局部有红树林及草。滩分布,滩涂辽阔、平坦,底质为泥沙质及泥质。散头咀至沙扒镇,主要由三个镰刀形沙湾连接而成,连接处呈半岛岬角状,是典型的山地溺谷岸段,滩涂类型有岩礁、砾石和沙滩。全县沙滩岸段占海岸线 40%,较长的沙滩岸段是上洋镇的河北沙滩、儒洞镇的月亮湾沙滩、沙扒镇的海滨浴场沙滩。沙扒镇到洞镇这一岸段的特征与洋边海岸段相似,属儒洞河口岸段,底质为泥沙及沙质。山区地带只要是新圩、塘口以及程村、织两镇的西北部。这些地方山地多,地势高,砾质土多。大体上讲,沿海地带土质粘性相对大,部分水田呈碱性,山区地带土质相对松散,部分水田呈酸性。

(5)自然资源

阳西县域面积 1451.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33750 亩,其中水田面积 258023亩,旱地面积75727亩。全县有程村、织、溪头、上洋、沙扒、儒洞6个沿海镇。有溪头、沙扒两个省级一类渔港及河北一个省级二类渔港。海岸线126.6公里。海岛13个,其中一个陆连岛,岛岸线路24.3公里,海岛面积38平方公里。0—10m浅海滩涂面积420000 亩,可开发利用的达274800亩。

A) 水资源

阳西县地处河网地区,地面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也比较丰富,分布均匀,水质较好,是广大农村小规模分散取水的好水源。

但阳西县的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量集中在汛期的多且常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直泄入海,成为不可利用水资源;如遇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在 10 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且中小河流的河川径流量少,往往与农业生产需水高峰发生供不应需的矛盾,致使春旱频繁发生。

但水资源利用矛盾却日益突出,尤其是饮用水资源的利用愈来愈紧张。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工业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废水,使支流的水质变差;二是部分水库也受到了库区周边村的影响,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殖业的发展造成水库水质变差。

B) 矿产

矿产有稀土、独居石、锆英石、花岗岩、石英硅砂、钛铁、金、锡等。其中稀土储量较大。钛铁矿、锆英石和独居石等矿只要分布在上洋、儒洞两镇,花岗岩和金主要分布在程村镇。

C) 森林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有林面积9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7万亩,沙岸林带56公里,3.9万亩。森林覆盖率48%。县内种植有水稻、甘蔗、花生、番薯、大豆、蔬菜、茶叶、西瓜、荔枝、龙眼、香蕉、柑桔及各种中药材。

3.2社会经济概况

3.2.1行政区划及人口

阳西县属广东省阳江市管辖,面积1451.7平方公里,人口 46.89 万,辖织、程村、溪头、上洋、沙扒、儒洞、新圩、塘口8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131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地织

3.2.2社会经济状况

2010年,阳西县围绕把阳西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滨海工业强县的工作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上半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9.86%,同比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16.9亿元、第二产业14.3亿元、第三产业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42.5%、8.9%。

(一)工业较快发展。

2010年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7.04%,同比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3.06%,同比增长33%。广东华厦阳西电厂1、2号机组1-6月份上网电量38亿度,工业产值16.6亿元。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有入园项目29个,其中15个竣工(8个已投产),6个在建。阳江建华管桩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五金刀剪、电梯配件、塑料色母等传统行业产销两旺。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申报国家科技部专项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1项,阳西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广东金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项目以及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御景湾、耀宝、福达名苑等房地产项目投资以及农村投资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有力支撑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0年上半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全县房地产投资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455.4%;农村投资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117.3%。

(三)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稳健发展。

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力拓展产口出口市场,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稳健发展。2010年上半年,外贸出口总额4702.8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47.3%,同比增长19 %。实际利用外资107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32.4%,同比增长36% 。

(四)财税收入较快增长。

积极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财税收入增收较快。2010年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2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5.14%,同比增长38.9%。其中国税部门收入1530万元,同比增长71.52%;地税部门收入5513万元,同比增长49.65%。

(五)第三产业保持畅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和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大激活了城乡消费市场。2010年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8.33%,同比增长21.4%。房地产业较快发展,全县房地产销售面积88426平方米,同比增长87%。旅游活力明显增强,全县旅游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36.2%。

(六)农业平稳发展。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持续平稳发展。2010年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3.02%,同比增长5.3%。西瓜、荔枝、北运椒等特色农作物产品销售价格较高,农民普遍增产增收。全县畜牧业肉类总产量15763吨,产值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6.7%。全县海洋渔业总产量20.9万吨,渔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4.6%。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重点

环境质量评价的重点是调查评价项目所在评价范围内的水、气、声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区域的环境容量。

4.2.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水环境质量评价引用《广东阳江港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中对阳江港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

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水体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水环境评价范围及排污口设置情况,引用《广东阳江港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中的3#、4#及5#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具体断面位置见附图5和表4.2-2。

表4.2-2  水环境监测布点说明表

水环境

监测点

对应引用的监测点

具体位置

水质目标

阳江港

W1

3#

本项目排污口西北向3km

《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

W2

4#

本项目排污口西北向1km

W3

5#

本项目排污口东南向3km

注:W5属感潮河段。

(2)监测项目

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无机氮(NO2-N、NO3-N、NH3-N)、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以P计)、石油类等共计11项为本次水质监测因子

(3)监测时间、频率和采样方法

于2008年9月1日(大潮期)和8日(小潮期)各监测1天,每天涨潮和退潮各采样一次。各监测站点若水深超过5米则采表层、底层两个水样进行混合,进行指标分析。

(4)监测方法、使用仪器及检出限

按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四部分:海水分析》中的方法进行,具体见表4.2-3。

表4.2-3监测方法、使用仪器及检出限

项目

监测方法

使用仪器

检出限

盐度

盐度计法

EC200便携式电导率仪

pH值

PH计法

PHSJ-3F台式型pH计

溶解氧

碘量法

25ml滴定管

0.1 mg/L

化学需氧量

碱性高锰酸钾法

25ml滴定管

0.20 mg/L

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接种法

YSI-52溶解氧测定仪

2 mg/L

悬浮物

重量法

AA-160电子天平

2 mg/L

氨氮

次溴酸盐氧化法

723型可见光光度计

0.004 mg/L

硝酸盐

锌-镉还原法

723型可见光光度计

0.002 mg/L

亚硝酸盐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723型可见光光度计

0.002 mg/L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0.001 mg/L

石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0.02mg/L

6)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4.2-4,统计结果见表4.2-5。


表4.2-4  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无量纲,水温:

监测时间

监测点

潮汐

水温(℃)

盐度

pH(无量纲)

DO

CODMn

BOD5

SS

NH3-N

NO2-N

NO3-N

非离子氨

活性磷酸盐(以P计)

石油类

2008年9月1日

W1

涨潮

31.5

18

7.7

6.2

2.7

2.0L

10

0.134

0.012

0.082

0.005

0.013

0.02L

退潮

31.5

17

7.62

6

2.9

2

11

0.135

0.012

0.079

0.004

0.012

0.02L

W2

涨潮

30.4

19

7.95

6.3

2.2

2.0L

13

0.116

0.013

0.086

0.007

0.014

0.02L

退潮

30.5

18

7.85

6.2

2.4

2.0L

14

0.114

0.014

0.09

0.005

0.012

0.02L

W3

涨潮

30.6

19

7.93

6.6

2.1

2.0L

12

0.096

0.006

0.102

0.007

0.012

0.02L

退潮

30.8

19

7.76

6.4

2

2.0L

11

0.098

0.007

0.094

0.005

0.011

0.02L

2008年9月8日

W1

涨潮

31.7

19

7.86

6.3

1.7

2.0L

9

0.128

0.01

0.089

0.008

0.014

0.02L

退潮

31.5

17

7.74

5.9

1.9

2.0L

12

0.132

0.012

0.092

0.006

0.013

0.02L

W2

涨潮

30.2

20

7.94

6.3

2.3

2.0L

14

0.108

0.013

0.086

0.007

0.013

0.02L

退潮

30.6

18

7.85

6.2

2

2.0L

12

0.115

0.011

0.082

0.007

0.014

0.02L

W3

涨潮

30.4

20

7.89

6.5

1.8

2.0L

10

0.104

0.005

0.092

0.006

0.012

0.02L

退潮

30.2

19

7.78

6.5

1.6

2.0L

14

0.106

0.004

0.088

0.005

0.012

0.02L


表4.2-5   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无量纲,水温:

潮汐

水温(℃)

盐度

pH(无量纲)

DO

CODMn

BOD5

SS

无机氮

非离子氨

活性磷酸盐(以P计)

石油类

Hg

Cu

Pb

Cd

Zn

W1

涨潮

31.6

18.5

7.8

6.3

2.2

2.0L

9.5

0.228

0.007

0.014

0.02L

0.00005L

0.0006L

0.0003L

0.00009L

0.019

退潮

31.5

17.0

7.7

6.0

2.4

2.0L

11.5

0.231

0.005

0.013

0.02L

0.00005L

0.0006L

0.0003L

0.00009L

0.021

W2

涨潮

30.3

19.5

7.9

6.3

2.3

2.0L

13.5

0.211

0.007

0.014

0.02L

0.00005L

0.0006L

0.0003L

0.00009L

0.015

退潮

30.6

18.0

7.9

6.2

2.2

2.0L

13.0

0.213

0.006

0.013

0.02L

0.00005L

0.0006L

0.0003L

0.00009L

0.017

W3

涨潮

30.5

19.5

7.9

6.6

2.0

2.0L

11.0

0.203

0.007

0.012

0.02L

0.00005L

0.0006L

0.0003L

0.00009L

0.010

退潮

30.5

19.0

7.8

6.5

1.8

2.0L

12.5

0.199

0.005

0.012

0.02L

0.00005L

0.0006L

0.0003L

0.00009L





















4.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阳江港执行《海水质量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2、评价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标准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①对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项目:

式中:Ii为评价指数;Ci为实测浓度值;Cs为标准浓度值。

②DO标准指数为:

        DOj≥DOs

         DOj<DOs

式中:IDO为DO标准指数;DOf为饱和溶解氧;DOj为DO实测浓度值;DOs为标准浓度值;T为水温℃。

③pH的标准指数:

     pHj≤7.0   ;           pHj≥7.0

式中:IpH为pH标准指数;pHj为实测浓度值;pHd为标准下限;pHu标准上限。

④污染情况按以下原则判别:I≤1 达标,I>1 超标。标准指数越小,表示该污染物浓度水平越低,污染越小;标准指数越大,表示该污染物浓度水平越高,污染越严重。

3、标准指数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公式,对各断面的各监测指标进行标准指数值的计算,结果见表4.2-6。


表4.2-6   水质监测因子标准指数值计算结果  

监测点

潮汐

pH(无量纲)

DO

CODMn

无机氮

非离子氨

活性磷酸盐

(以P计)

W1

涨潮

0.43

0.32

0.55

0.57

0.35

0.47

退潮

0.38

0.41

0.60

0.58

0.25

0.43

W2

涨潮

0.53

0.35

0.58

0.53

0.35

0.47

退潮

0.47

0.38

0.55

0.53

0.30

0.43

W3

涨潮

0.51

0.26

0.50

0.51

0.35

0.40

退潮

0.43

0.29

0.45

0.50

0.25

0.40

注:“低于检出限的因子不做标准指数值计算。


4、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从监测结果表4.2-5及4.2-6可以看出,阳江港港口(W1~ W3)主要水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为:

涨潮:DO 6.0~6.6mg/L、CODMn 2.0~2.3mg/L、、无机氮 0.203~0.228mg/L、非离子氨0.007mg/L、磷酸盐0.012~0.014mg/L均满足海水第三类水质标准的限值要求;BOD5、石油类等项目则均低于检出限。

退潮:DO 6.0~6.6mg/L、CODMn 1.8~2.4mg/L、无机氮 0.199~0.231mg/L、非离子氨0.005~0.006mg/L、磷酸盐0.012~0.013mg/L均满足海水第三类水质标准的限值要求;BOD5、石油类等项目则均低于检出限。

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阳江市监测站于2011年04月18~24日,连续7天对目附近大气环境调查的数据进行评价。

4.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项目

本次环评大气污染物监测因子包括常规的SO2、NO2、PM10外,还包括H2S、NH3及臭气恶臭污染物。

(2)监测点布设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的要求以及评价工作等级,并按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群分布及气象资料,在评价范围内共布设3个大气监测点进行常规大气污染因子及污水处理厂的特征污染物恶臭气体的监测。具体见附图5和4.3-1说明。

表4.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说明表

监测点位

相对项目位置

具体位置

1#

项目东北面120米处

阳西二中

2#

项目用地

阳西二中南侧

3#

项目西南面600米处

住宅

(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采样时间为2011年04月18~24日连续监测7天。SO2、NO2小时值为每天监测四次,时间:02:00、08:00、14:00、20:00,每次连续采样1h; PM10每天监测1次,每次18小时以上;H2S、NH3每天监测四次,时间:02:00、08:00、14:00、20:00采一次值;臭气每天采样1次。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详见表4.3-2。

表4.3-2  环监测方法、使用仪器及检出限

监测类别

项目

监测方法

使用仪器

检出限

大气

二氧化硫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723型分光光度计

0.008mg/m3

二氧化氮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5-1995  

723型分光光度计

0.005 mg/m3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3-2009

723型分光光度计

0.03 mg/m3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723型分光光度计

0.001 mg/m3

恶臭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

聚酯无臭袋

10

PM10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法GB/T6921-1986

PM10大气采样器

AA-160电子天平

0.001 mg/m3

(5)监测结果

监测时的气象参数见表4.3-3,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结果见表4.3-4,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3-5。

表4.3-3  气象参数

日期

起始监测时间

气象参数

气温(℃)

气压(hPa)

风速(m/s)

风向

湿度(%)

4.18

02:00

24.2

1001.7

2.3

NE

73

08:00

23.4

1003.8

2.5

NNE

62

14:00

28.1

1003.1

2.1

ENE

49

20:00

24.5

1004.1

1.5

S

65

4.19

02:00

23.2

1005.4

1.3

NNE

65

08:00

24.1

1008.2

1.6

ENE

59

14:00

29.0

1007.6

3.2

SSE

39

20:00

24.6

1007.6

1.1

ESE

51

4.20

02:00

22.0

1007.6

1.3

NE

67

08:00

23.4

1008.2

2.4

NE

60

14:00

27.5

1009.5

4.2

SE

54

20:00

23.7

1008.5

2.6

ENE

64

4.21

02:00

22.1

1007.9

1.7

NNE

70

08:00

24.3

1009.1

1.4

ENE

66

14:00

27.8

1006.8

4.3

SE

55

20:00

24.4

1006.1

2.6

SE

69

4.22

02:00

23.2

1005.3

1.4

E

70

08:00

25.5

1006.3

1.2

ESE

70

14:00

28.4

1004.1

3.3

SSE

62

20:00

24.6

1004.7

3.2

ENE

73

4.23

02:00

21.7

1005.7

2.4

NNE

68

08:00

23.8

1007.7

2.3

NNE

59

14:00

27.5

1006.8

3.1

ENE

48

20:00

23.3

1007.5

2.0

ENE

59

4.24

02:00

21.5

1007.1

1.0

NNE

72

08:00

23.4

1009.2

1.7

NNE

58

14:00

29.3

1007.2

3.2

SE

42

20:00

24.7

1007.6

2.5

SSE

62

注: 1、项目监测结果未检出表示为:检出限加“L”。

    2、气象参数未经认证。  


表4.3-4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结果(mg/m3

日期

时段

1#项目东北面120米处(阳西二中)

2#项目位置(阳西二中南侧)

3#项目西南面600米处(居住区)

S02

NO2

NH3

H2S

恶臭

PM10

S02

NO2

NH3

H2S

恶臭

PM10

S02

NO2

NH3

H2S

恶臭

PM10

4.18

02: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4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7

0.008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2

08:00

0.008

0.006

0.03L

0.001L

0.008

0.005

0.03L

0.001L

0.008L

0.005

0.03L

0.001L

14:00

0.008L

0.005

0.03L

0.001L

0.009

0.006

0.03L

0.001L

0.008L

0.006

0.03L

0.001L

20:00

0.008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

0.005L

0.03L

0.001L

4.19

02: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5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4

0.009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4

08:00

0.008

0.005

0.03L

0.001L

0.008

0.005L

0.03L

0.001L

0.008

0.007

0.03L

0.001L

14:00

0.008L

0.006

0.03L

0.001L

0.009

0.005

0.03L

0.001L

0.008L

0.006

0.03L

0.001L

20:00

0.008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4.20

02: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2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6

0.008L

0.005

0.03L

0.001L

10L

0.023

08:00

0.009

0.005

0.03L

0.001L

0.009

0.005L

0.03L

0.001L

0.009

0.006

0.03L

0.001L

14:00

0.008L

0.006

0.03L

0.001L

0.008

0.006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20: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

0.005

0.03L

0.001L

4.21

02: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2

0.008L

0.005

0.03L

0.001L

10L

0.028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18

08:00

0.008L

0.005

0.03L

0.001L

0.009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6

0.03L

0.001L

14:00

0.008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6

0.03L

0.001L

0.008

0.005L

0.03L

0.001L

20:00

0.008

0.005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

0.005

0.03L

0.001L

4.22

02:00

0.008

0.006

0.03L

0.001L

10L

0.028

0.008

0.006

0.03L

0.001L

10L

0.035

0.008L

0.006

0.03L

0.001L

10L

0.023

08:00

0.009

0.006

0.03L

0.001L

0.009

0.007

0.03L

0.001L

0.009

0.005L

0.03L

0.001L

14: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9

0.005

0.03L

0.001L

20:00

0.009

0.005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4.23

02:00

0.008L

0.005L

0.03L

0.001L

10L

0.026

0.009

0.005L

0.03L

0.001L

10L

0.032

0.008

0.005L

0.03L

0.001L

10L

0.031

08:00

0.008

0.006

0.03L

0.001L

0.008

0.005L

0.03L

0.001L

0.008

0.006

0.03L

0.001L

14:00

0.008L

0.006

0.03L

0.001L

0.008

0.006

0.03L

0.001L

0.008L

0.005

0.03L

0.001L

20:00

0.008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L

0.03L

0.001L

0.008L

0.005L